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教职工职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拥抱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5月13日至6月25日,燕京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学校统一部署的“2025年春季学期教职工职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本次培训聚焦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能力建设,通过线上系统学习与线下研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数字化素养、教学创新能力和价值引领水平。

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各教研室认真组织学习动员会,确保每位教师深刻领会培训精神。培训内容紧密围绕时代需求,设置了包括《人工智能通识与如何用好DeepSeek》、《高校教师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融入思政元素的四个逻辑》、《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等课程。教师们积极投入学习,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生态的重塑作用,并着力探索其在思政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刘旺华老师通过学习,掌握了利用DeepSeek高效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的教案框架,整合最新时政资源,提升教学时效性;王冲老师则计划运用智慧教室等工具,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教学流程。教师们普遍认同,AI是强大的“智慧助手”,但教师作为价值引导者和教学设计者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关键在于主导技术应用,严把内容质量与价值导向关。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教师们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到每一次培训都是宝贵的成长机会,特别是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知名专家和一线名师的课堂,积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中的“新方法”,把课程学习视为锻炼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

深化课程思政是本次培训的另一重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在学习总结中表示,《课程思政融入思政元素的四个逻辑》课程为解决“硬融入”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指导,强调要遵循知识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学院教师将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特点,在教学中自然融入唯物辩证观、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核心价值,并将知识点置于国家民族发展的宏大背景中阐释,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教研室集体备课和每周教研机制为依托,系统性推动课程思政理念深度融入每一节课的设计。

面对技术浪潮,师德师风建设被赋予了新内涵。教师们通过培训深化了认识,纲要教研室阎云龙老师提出,在AI时代,师德不仅是“为人师表”,更要成为驾驭技术而不迷失的“价值定盘星”、传递AI无法替代的“情感温度”、并具备审视技术伦理的“数字素养”。《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课程则为教师们提供了科学调适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如正念冥想和认知重构,为坚守育人初心提供了内在支撑。

据悉,培训期间学院各教研室累计开展线下学习研讨会4场,分享学习心得与实践案例,并形成多篇总结稿件。此次培训为学院教师队伍注入了新动能,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AI+思政”融合探索,强化教师数字素养与价值引领能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坚实的思政力量。

文图:燕京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高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