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集体备课 永远在路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开展第九次集体备课会
为深化新时代“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深入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智能科技”与“中国近现代史”跨学科育人体系,2025年5月14日,智能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组在K1-506教室举行第九次“双向融合”备课教研活动。《纲要》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特别邀请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团队深度参与,会议由课程组负责人乔思瑶老师主持。
本次集体备课由赵见伟老师、李垠老师及宋帅老师负责。首先,安排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推进及成就的理解,并针对此章节的重难点提出疑问。
其次,备课老师就本章节的内容进行说课展示并回答学生的疑问。赵见伟老师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如何开启”这一核心议题进行深入讲解,以“思想破冰—实践突围—制度奠基”为分析框架,结合历史档案、学术前沿为老师们呈现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和教学创新的备课盛宴。李垠老师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推进”这一部分进行说课展示,系统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脉络,从1992年南方谈话到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再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分析不同阶段理论创新的突破点,进一步理解“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的演进逻辑。宋帅老师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全面梳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为新时代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提供了鲜活素材。
说课结束后,双方教师以“机械设计中的国家战略与民族自信”、“国产芯片设计中的‘工匠精神’与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挖掘智能技术发展史中的红色基因,探索“历史逻辑—技术逻辑—价值逻辑”三维融合教学模式,为《纲要》课程注入“智能+”新动能,将改革开放历史逻辑与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紧密结合,探索“思政+科技”育人新路径。
会议现场
文稿:宋帅 赵见伟 李垠
摄影:李垠
审核:乔思瑶 丁娟 端悦丽
责任编辑:周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