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集体备课 永远在路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开展第五次集体备课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强调要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提升思政课建设的质量与水平。101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K1-501召开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第次集体备课会,课程组部分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侯薇老师主持。

本次的集体备课,先由张珊老师围绕“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节进行说课。张老师重点对改革和科学技术两部分进行了内容的更新。通过问题链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从商鞅变法的案例应用再到外卖平台普及产生的思维变革的案例分享,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新奇的科技感。此外,AI 课程互动的设计也将极大地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吴菲老师则从另一维度出发,分享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她以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抛出一个问题:“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设问不仅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讨,从而在思考与讨论中逐渐深化了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地位的认识,通过生动实例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变革、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观和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的毛欣欣和姜薇薇老师进行“一师一优”大赛的赛前展示。毛欣欣老师从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困的角度出发,对这门课进行了内容的梳理,尤其以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为重点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目标。姜薇薇老师则从课程设置的角度为切入点,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概念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为视角,展开了具体知识的讲解。参会的老师对两位新教师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本次课程团队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了周密的准备,每位教师都积极贡献了自己的见解,聚焦于如何优化备课流程与提升授课效果。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将紧密围绕教材内容,深入学生群体,不断钻研与反思,通过真诚的交流与情感的投入,确保学生乐于学习、易于理解,真正掌握知识要点。  

会议现场

                  

文稿:张珊

摄影:张珊  吴菲

审核姜薇薇

责任编辑:高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