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动态

【集体备课 永远在路上】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召开 第十五次集体备课会

为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112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在办公楼525召开第十五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程组负责人赵见伟老师主持,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集体备课会主讲教师是张朦老师,备课内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第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其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其二,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其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社会主义道德要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还要在文明互鉴中积极吸收其他有益道德成果。张朦老师的讲解注重从逻辑分析角度切入,引入中国语言文学中的经典,由浅入深,旁征博引,清晰了展示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说课结束后,其他教师围绕张老师的备课内容进行讨论。赵见伟老师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丰富、逻辑清晰。刘志老师认为,张老师在课堂设计上注重师生互动,能够从学生感兴趣的论题切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很大程度地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此次集体备课会从思想上提高了“德法”课教师对本课程相关教学章节内容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各位教师对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等教学应用的技巧。一方面,有助于参会老师取长补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参会老师共同进步,从而提升整个课程组的整体教研能力。

会议现场

     文稿:张朦

                                            摄影:白育文

                                            审核:周月

责任编辑:陈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