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备课 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 召开第六次集体备课会
10月16日下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在K1-101召开第六次集体备课会,课程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课程组负责人刘玉霜老师主持。
本次备课会由潘润杰与李贞君两位老师进行展示,两位老师从章节的思维导图、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时政热点、新增案例、视频资料、师生互动、各章节之间的教学逻辑关系等方面展开。潘润杰老师说课主题是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潘老师从“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铸就社会主义新辉煌”四部分展示教学设计,融合2024巴黎奥运会上的中国风、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什么思想的征服会超越武力的征服;盛世修文——习近平总书记的时代宏愿、河南晚会为什么频频出圈与《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短片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案例,生动丰富,引发共鸣。李贞君老师围绕第十一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加强社会建设”进行说课。李老师以案例一口承载西藏百姓幸福的“高原锅”导入,围绕“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三部分展示教学设计,运用《山花烂漫时》、《我不是药神》、“小地摊”蕴含“大民生”、广告清理整治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等案例聚焦现实,贴近民生。两位老师的说课展示,展现了如何把握对教材、优化教学设计、以达到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说课结束后,老师们展开热烈讨论。黄春梅副院长认为,两位老师的说课内容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完整,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教研思路凝心聚力,赋能课堂,在铸魂育人上做到同向同心,在教学质量提升上做到互促互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文稿:潘润杰
摄影:刘玉霜
审核:丁娟 刘祉烨
责任编辑:高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