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动态

【集体备课 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召开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为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质量,深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9月17日下午,课程组于K1-508教室召开第四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韩高良老师主持,全体任课教师及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参加。

首先,韩高良就开学初教学检查情况作了通报。他指出,从整体来看,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各项教学任务推进顺利。他还强调,教师应进一步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计,强化课堂互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专注度,持续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

在说课展示环节,李淑清和潘润杰两位老师从章节思维导图、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时政热点、新增案例、视频资料、师生互动、各章节之间的教学逻辑关系等方面展开。李淑清老师以第六章“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重点,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阐述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内容。她通过扎实的理论解析、丰富的案例支撑,注重问题导向与学生主体,有效破解教学难点,呈现了一堂具有理论深度与现实温度的思政示范课。

潘润杰老师围绕第七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进行说课,她以20世纪的“李约瑟之问”和21世纪的“钱学森之问”导入,回答了“为什么要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论证为什么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体化推进。在教育强国部分,围绕“放羊娃的困惑”“‘大眼女孩’苏明娟”“张桂梅的故事”等案例视频与学生展开互动,重点探讨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科技强国部分,结合最新的“2025九三大阅兵武器装备新突破”阐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在人才强国部分,以“钱学森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等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钱学森归国的原因是什么,培养人才对于国家和民族有什么意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回归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说课结束后,师生齐聚一堂,针对需要完善的各项细节,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汉语2309班巩靖旋与制药2301班侯子涵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巩靖旋表示,自己上课有记笔记的习惯,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按照课本顺序展开教学内容,以便高效学习巩固;侯子涵提到,自己是典型的理工科学生,之前对课程内容了解较少,期待在后续课堂中,老师们能更多地将案例故事融入课堂,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始终将集体备课作为核心环节,坚持难点共破、方案共创、资源共享,确保每一堂课都能精准传递思想伟力、凝聚价值共识,将集体智慧转化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会议现场

文稿:潘润杰

摄影:潘润杰 巩靖旋

审核:刘祉烨 韩高良

责任编辑:周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