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 永远在路上】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开展第六次集体备课会
为深化课程教学内涵,聚力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10月2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在K1-405教室顺利召开第六次集体备课会。会议由课程组负责人赵见伟主持,全体任课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备课会的核心内容由唐国兰老师主讲,聚焦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唐老师从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出发,以三个关键问题构建教学框架:针对“中国精神有何当代价值”的疑问,她提出要深刻理解中国精神作为民族血脉与精神支撑的核心地位,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为何还要强调民族精神”的困惑,她强调需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明确中国精神是实现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围绕“如何传承与发展中国精神”的命题,她倡导大学生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随后,宋帅老师就第三章第二节“做新时代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进行说课。宋老师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围绕三个维度展开教学设计:针对“爱国是否过时”的片面认识,他提出爱国是公民最基本的情感归属与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廓清思想迷雾;面对“爱国如何落实到行动”的实践追问,他强调需坚持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的有机统一,鼓励学生将知识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何特征”的命题,他倡导大学生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做胸怀天下、理性包容的忠诚爱国者。
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案例选取、互动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议,现场研讨氛围热烈。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集体备课有助于凝聚教学共识,提升课程的思想性与感染力。
此次集体备课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方向,为后续高质量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引导青年学生在中国精神的滋养中坚定信念,在爱国报国的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会议现场
文稿:唐国兰
摄影:宋帅
审核:赵见伟 周月
责任编辑:周志芳
